杭州日報 再過十天,滬杭高鐵即將迎來開通十週年的日子。 作為杭州的第一條高鐵,滬杭高鐵同時是整個長三角地區的一條交通大動脈。十年間,以速度取勝的高鐵,改變了長三角地區各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,也見證了生產要素跨區域的自由流動。如今,長三角這片熱土,已經是全國路網最密集、交通體系最完善的地區之一。而地處長三角南翼的杭州,同樣經歷了一個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的“黃金十年”。 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今年聯合印發的《長江三角洲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》,進一步明確以打造“軌道上的長三角”為重點,加快推進長三角地區對外交通、城際交通、都市圈交通的高效銜接與有機融合。 暢通交通循環,是實現“一體化”中空間連通、規模疊加、優勢對接的前提所在。作為長三角城市羣的重要中心城市,杭州緊扣“一體化”和“高質量”兩個關鍵,以“5433”綜合交通工程為抓手,不斷推進建設多層次綜合交通網絡,打造長三角南翼綜合交通樞紐。 從滬杭高鐵到滬杭磁懸浮 “雙城記”見證長三角一體化大時代 把時針撥回到十年前,2010年10月26日,兩列“和諧號”高速動車組從上海虹橋站、杭州站同時疾駛而出,標誌着滬杭高鐵正式開通,上海與浙江之間從此有了一條更加快捷便利的鐵路運輸通道。 “原先自駕回家,要在路上花費3個多小時,高鐵開通以後只要四五十分鐘。”任職於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陳鵬在杭州負責項目建設,週末回上海與家人團聚。儘管“雙城”生活已持續了10多年,記憶裏第一次乘坐滬杭高鐵的興奮之情,仍舊清晰鮮活。 從10年前日均開行80對動車,到現在每天150多對列車奔馳在這條“大動脈”上,滬杭高鐵建成以來的十年,同樣是長三角一體化蓬勃發展、要素跨區域流動不斷加快的十年。依託這條高鐵,更多“生活在上海、工作在杭州”或“生活在杭州、工作在上海”的“同城夢”開始照進現實。 “不到一小時的時空距離,每隔幾分鐘就有一班高鐵開出,如今乘坐高鐵就像坐公交一般便捷。” 杭州市發改委綜合交通處負責人用“公交化”一詞形容滬杭高鐵過去十年來的運營態勢,“目前,滬杭高鐵運載能力已逐漸飽和,開闢滬杭間第二、第三條通道已經成為進一步滿足滬杭兩地通勤需求的必然選擇,也是杭州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的現實需求。” 隨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,上海在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地位日益凸顯。於杭州而言,更好地服務借力上海便成了“天然”願景。為此,杭州已開始進一步謀劃交通網絡對接上海行動——推動上海機場與杭州實現全天候公共交通通勤、設立杭州浦東機場城市候機廳、共同推動研究利用既有鐵路開行滬杭城際通勤列車可行性、共同推動滬杭甬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…… 目前,滬乍杭鐵路已完成預可研編制,預計可在“十四五”期間開工建設。此外,杭州還在全力爭取滬杭城際項目嘉興南至上海段的儘快實施,以便更好地發揮杭州西站及江東站的作用。而去年印發的《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》中,“積極審慎開展滬杭磁懸浮研究”的提出更是引發兩地居民無限暢想。在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支撐下,“兩地同城”的夢想或將迎來時代最強音。 |